当代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调查研究
张沙沙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 信息工程系,安徽 宣城 242000)
摘要: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传播信息的主要媒介、娱乐休闲的主要阵地及获取知识的新途径。本文通过当代大学生的网络生活状况调查,清楚地认识和研究他们目前的网络生活现状和特点规律,以巩固网络教育阵地,为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网络生活方式,维护校园稳定,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网络行为;网络生活特点规律
一、当代在校大学生的总体思想特征及网络生活总体现状
当代大学生成长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融入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环境下,他们思想特征多具有时代性:思想上独立但也会有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能够独立快捷灵敏地从网上获得大量信息[4、5]。
总体来说,当代大学生网络生活现状,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信息利用率大,但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较弱[6、7]。
网络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等产生了巨大影响,得益于信息网络的发展。网络在高校大学生学习、生活以及娱乐中发挥着非常重要作用,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上,遇到问题“找度娘”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大学生们可以通过这种途径更快更好地掌握到需要的知识,但是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大学生的鉴别能力不强,缺少质疑精神,接收到信息之后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
掌握网络学习能力强,但自控能力较弱。
由于在中学时期甚至在小学已经接触过网络,所以,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能够很快地利用网络资源去接触新鲜事物[6、8]。对于大多数的在校大学生来说,互联网在其日常生活中所占据的地位日益增加。并且在互联网的互通世界里内容丰富多样,学生可以在网络中获取各种信息,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有良好的自制能力[9、10]。在很多高校里,每年都有因为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导致成绩太差或经常旷课而被劝退的学生。
当代大学生的上网动机呈现多样化趋势。
大体来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结交朋友、学习知识、放松身心、心理空虚,这些动机往往存在交叉性,这与大学生个人的心理成熟度以及周围环境是有一定的关系[11、12]。此外,男、女生上网的动机也存在差异,而上网的动机是决定网络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的重要因素。
二、当代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调查
(一) 调查对象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2012级、2013级、2014级,共500人。
(二) 调查形式
问卷调查和访谈,其中个人访谈50人,问卷调查450人(其中网上问卷调查300人,纸质问卷调查150人)。
(三)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1.当代大学生日常上网时间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物质条件富足的今天,电脑和智能手机在他们中已经普及。来到大学后,课余时间比中学时代要多很多,当他们处于较轻松的学习环境时,大多数大学生选择与网络打交道。为了进一步了解宣城校区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随机调查了我校区学生每日和每周的上网情况,具体见下表1:
表1 宣城校区学生上网情况统计表(整体为100 %)
系别及年级
时间(h) |
信息工程系(% ) |
建筑工程系( %) |
机械工程系( %) |
化工与食品加工系( %) |
商学系(% ) |
合计( %) |
每日 |
小于2 |
9.96 |
5.19 |
3.03 |
3.03 |
5.19 |
26.4 |
2-5 |
19.91 |
6.49 |
11.26 |
3.46 |
5.63 |
46.75 |
5-7 |
3.03 |
1.29 |
8.23 |
2.59 |
3.03 |
18.17 |
7以上 |
0.86 |
1.73 |
2.16 |
1.29 |
2.59 |
8.63 |
每周 |
小于10 |
6.06 |
3.03 |
4.76 |
2.59 |
4.33 |
20.77 |
10-20 |
13.85 |
7.79 |
4.76 |
2.59 |
6.93 |
35.92 |
20-35 |
9.09 |
2.59 |
9.09 |
4.32 |
3.90 |
28.99 |
35以上 |
4.76 |
1.29 |
6.06 |
0.86 |
1.29 |
14.26 |
合计(%) |
67.52 |
29.4 |
49.35 |
20.73 |
32.89 |
|
通过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我校区大学生网络生活总体上呈现较好的情形,大多数同学每天上网时间小于5h,占学生总人数的73.15%,每天上网时间在5h以上的学生占26.80%;平均每周上网时间在20h以内的学生占56.69%,平均每周上网时间在35h以上的占14.26%,可见,大多数学生能够做到合理控制网络使用的时间,但仍有一少部分的同学上网过度,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在网络上。究其原因,多为自制力不强,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此外,通过表格,我们还可以看出,不同专业学生的网络使用时间也不同,通过访谈和调查得知,这跟有些专业的课程学习与计算机相关有一定的关系,如信息工程系的很多专业课或课程设计与计算机有关。
2.当代大学生网络使用的目的
大学生上网目的与其个人的心理成熟度以及周围环境是有一定的关系。网络应用的目的是决定网络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的重要因素。总体来说,大学生应用网络主要是出于以下动机:查阅资料学习知识、网上聊天结交朋友、休闲娱乐放松身心、心理空虚打发时间。本研究对我校区不同专业不同性别学生的网络使用目的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图1和表2:
图1 不同性别学生的网络使用目的调查结果

表2 不同专业学生网络使用目的调查统计表
系别
上网目的 |
信息工程系(% ) |
建筑工程系( %) |
机械工程系( %) |
化工与食品加工系( %) |
商学系(% ) |
合计( %) |
购物 |
7.79 |
3.90 |
3.46 |
3.46 |
4.33 |
19.48 |
看电视 |
15.59 |
10.82 |
7.36 |
3.90 |
8.23 |
42.00 |
玩游戏 |
13.42 |
11.69 |
6.49 |
3.46 |
6.06 |
37.66 |
看小说 |
6.49 |
9.09 |
1.73 |
0.43 |
5.63 |
22.94 |
学习 |
15.15 |
7.79 |
3.46 |
2.16 |
6.06 |
32.46 |
查资料 |
17.32 |
6.06 |
5.63 |
3.03 |
5.19 |
34.20 |
听歌 |
6.93 |
2.59 |
3.46 |
0.87 |
3.46 |
16.44 |
其他 |
13.42 |
3.03 |
3.90 |
3.90 |
4.76 |
25.11 |
合计( %) |
96.11 |
54.97 |
35.49 |
21.21 |
43.72 |
|
通过以上图1 和表2 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不同专业不同性别学生的网络使用目的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同学们使用网络的目的并不是单一的,其中,有19.48%的学生使用网络购物,42%的学生使用网络看电视剧,37.66%的学生使用网络玩游戏,22.94%的学生使用网络看小说,32.46%的学生使用网络学习,34.20%的学生使用网络查资料等。其中,男生使用网络主要用来学习、玩游戏、查资料、听歌、看体育新闻等;而女生使用网络则主要用来看小说、聊天、看电视剧、购物、听歌等等。此外,访谈中,大多数同学表示上网购物已成为一种流行和习惯,同学们在网络购物上的花销也在不断增加。
3.当代大学生过渡使用网络对学习的影响
网络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合理使用网络有助于同学们学习知识、开阔眼界,然而,过渡使用网络会耽误同学们正常的学习时间,沉迷与网络甚至会打乱他们的正常作息时间,影响他们的精神状态,本研究通过调研同学的日常上网情况和学习情况,以了解网络使用与同学们学习情况的关系,调查结果见下图2:
图2 学生每周的上网时间与学习成绩的关系调查结果
通过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学习成绩与每周上网时间有一定的关系。学习成绩位于前15%的学生人数比例与其每周上网时间成反比;每周上网时间越短,其学习成绩位于前15%的人数越多,每周上网时间越长,其学习成绩位于前15%的人数越少。学习成绩位于60%以后的学生人数比例与每周上网时间成正比,每周上网时间越长,其学习成绩位于60%以后的人数越多。可见,学生中网络使用时间过长会对学习成绩有明显的影响。大多数同学表示,由于频繁地上网,生活规律也因上网而被打乱,大家的学习成绩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
三、当代大学生网络生活现状原因分析
对于当代大学生各种各样的网络生活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大学生心理处于过渡期,不够成熟
大学生正处于从青少年向成年过渡的重要阶段,他们刚刚从压力很大的高中走向向往已久的大学生活,网络对他们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像鸦片一般侵蚀着学生的心灵,让这些没有思想准备的孩子很容易陷入困境、无法自拔[13、14]。另外,环境因素也影响了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处于过渡期的部分大学生为了获得大多数人的关注,不停地刷新其在网络上的信息,形成一种自我优越感。
大学生课余时间较多、自律能力不强
大学课程相对高中来讲,轻松了很多。因此,在上课之余,没事干的同学们就将注意力转移到了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中了;大家虽然知道过度上网不管对学习还是生活都有很不好的影响,可是由于没有很好的自律能力,还是不可自拔地沉溺在网络中,并找出各种借口寻求心理上的解脱[15、16]。也就造成了人们沉溺于网游、电视剧的局面。
对现实世界有不同程度的厌烦与失望,在虚拟世界中寻求安慰
有的同学,在现实世界中沉默寡言,但在网络聊天室中却异常活跃。他们在现实世界中,或许因为相貌、身世等而自卑,没办法与旁边的人交流,但是在那个没人认识的虚拟世界中,完全没有这种顾虑,因此可以大胆地展现自己一直没能表现出来的一面[17、18]。此外,在虚拟世界中,他们受到人们的喜欢,自尊心会得到极大的满足。
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更方便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人们不再需要通过电话或者信件等方式与朋友联系,一个QQ或者MSN,就可以与远方的朋友视频、聊天、通话,方便快捷。此外,通过互联网,人们不必要顶着太阳出门逛街,只需浏览网页,点击几下,就可以足不出户地购买到任何自己想要的、物美价廉的东西,因此越来越多的宅男宅女们更加依赖网上购物[19]。
四、当代大学生网络生活问题的解决对策
面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沉溺于网络的现象,有关部门应该加大监督力度,并出台一系列措施以抑制这种不正常的现象的蔓延。对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网游生产家及设计者可以设计相应关卡,设定每天最多游戏时间
其实,在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方面,网游生产家及设计者是可以做出一些努力和贡献的,他们可以给不同年龄段的玩家设定每天最多游戏时间。当网游玩家当天玩足相应时间时,会被强制退出游戏,直到第二天才被允许继续游戏。通过这种方法,可以限制同学们玩网络游戏的时间,从而有效预防同学们因沉溺于网游而严重影响正常学习生活的情况。
2.学校及各种社团可多组织一些活动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20、21]
班级或学校可多举办一些出游活动,到学校旁边的风景名胜区旅游,既增长同学们的阅历,也可以增进同学们间的友谊。而各种社团可以多举办一些比赛活动,比如校园歌手赛,小品话剧赛,运动会,化妆大赛,舞蹈大赛等一系列比赛,既能极大地提高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展现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乐观的一面,也可以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拥有丰富课余生活的同学们就不会将时间白白浪费在毫无价值的网游中。
3.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网站的监督
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不良网站及黄色图片的过滤,抓到那些传播色情图片及建立黄色网页的人则要予以严惩,以儆效尤;对网吧则要规范管理,面对无证网吧,应该对其吧主进行严惩,严禁包庇行为。对学生也要加强引导,引导其自觉远离淫秽色情网站和图片,远离黑网吧。
4.开辟并创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可以以学校为单位或者以班级为单位开设一个集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为一体的网站,开拓绿色网络空间,让同学们及老师可以在上面自由聊天,交流思想,用正确、健康的思想占领网络阵地,从深层思想上加强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与老师间的交流,同学们也能透过老师,更好地了解一些事实局势的变化,更好地理解国家的相应的政策方针,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入目入脑入心。
5.学校制定与学生的网络行为相关的校纪校规
学校可以针对学生的各种不健康的上网行为制定配套的校规校纪,对违规学生严肃处理,晚上还可实行限电断网制度,到11点限电断网,通过这种强制措施规范学生的作息时间,遏制同学们通宵玩电脑的现象,并开展相关安全讲座,多举办一些相应的安全周活动,通过一些文献或者图片,或者开展辩论赛等形式增强同学们的安全防范意识,防止同学们上当受骗。
结语
通过以上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网络生活存在较严重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引导同学们好好利用网络资源,让互联网尽可能发挥正面的作用。
当代青年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培养大学生文明高雅的网络行为至关重要,应重视主流文化的引导作用。杜绝戏剧化网络行为,教育者应以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引导大学生网络行为,提高大学生审美情趣。作为大学生,应该学会自律,对网络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分配上网时间,不迷恋网络游戏或者聊天及娱乐活动,做到多与周边的人多沟通,避免产生网络依赖,变得丧失沟通能力[22、23]。
总之,当代大学生健康的网络生活需要社会、学校、家长以及互联网络产业经营者的全方位努力,不仅需要教育的手段,也应该更加全面的采用法律的、行政的以及技术的手段,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 杨文娇.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D].湖北省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2002.
[2] 吕晓晴.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研究[D].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师范大学,2012.
[3] 史小娟.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规范研究[D].陕西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4] 梅松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2008.
[5] 王莉娜.大学生网络行为问题研究[D].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科技大学,2013.
[6] 危红.90后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及特点规律研究[J].调查研究,2014,07:293-294.
[7] 张玲娜,张玲娉,周鑫.90后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及特点规律研究[J].创新论坛,2013,07:384-385.
[8] 贾银兰.大学生网络情绪宣泄分析与引导研究[D].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2013.
[9] 冯天敏,徐恩芹.大学生网络学习资源利用情况的个案调查与分析[J].实践探索,2009,06:55-57.
[10] 童艳荣,宋蓬勃.大学生网络学习资源利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9-51.
[11] 张根兴,郝晋瑜. 大学生网络生活的教育与引导[J].北京教育·德育,2015:14-15.
[12] 胡乐. 网络成瘾倾向大学生戒网瘾动机研究[D].重庆市:西南大学,2007.
[13] 李云峰.大学生网络交往、应对方式和孤独感的关系研究[D].四川省绵阳市:四川师范大学,2014.
[14] 韩红艳.大学生网络交往类型及其特点研究[D].重庆市:西南大学,2006.
[15] 王玉.网络游戏成瘾对大学生学业成绩的消极影响及解决对策研究——以哈尔滨某大学生为个案[D].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2010.
[16] 杨文娇.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D].湖北省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2002.
[17] 周素娜.大学生网络非正式学习的障碍与突破[J].教育探索,2013(3):23-25.
[18] 周林.大学生网络行为偏好研究[D].上海市:上海师范大学,2005.
[19] 迪拉热·艾则孜. 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特点及其影响因素[J].西安社会科学,2011,04:39-41.
[20] 边宇先. 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引导研究[D].辽宁省锦州市:辽宁工业大学,2014.
[21] 赵国栋,王珠珠,原帅.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之聚类分析:以北京大学为例[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10(4):147-163.
[22] 杨丁弋.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及其对策研究[J].调查研究,2015,06:77-19.
[23] 王军.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及特点规律研究[J].改革探索,2014,11:292.